首页 知天文 正文内容

董卓(董卓的谋士)

sfwfd_ve1 知天文 2025-07-29 06:15:15 12

本文目录一览:

杀董卓的凶手是谁,董卓怎么死的_董卓被谁杀死

1、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董卓是被吕布杀死的,原文董卓:布曰“有诏”,遂杀卓,夷三族。吕布一戟,李肃一刀,一戟刺中咽喉,一刀割下脑袋。吕布,李肃二人合力将董卓杀死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董卓是被吕布杀死的,原文:布曰“有诏”,遂杀卓,夷三族。吕布一戟,李肃一刀,一戟刺中咽喉,一刀割下脑袋。

2、董卓是被吕布所杀。董卓的死因具体如下:被吕布刺杀:在历史上,董卓是在初平三年时,因为司徒王允所设的反间计,被自己的亲信吕布所杀。王允利用吕布对董卓的怨恨,成功让吕布作为内应,最终由吕布命令的李肃等人,在董卓进宫时执戟刺杀了董卓他。

3、杀董卓的凶手是吕布和李肃,董卓是被吕布一戟刺中咽喉,随后由李肃一刀割下脑袋而死。以下是具体细节:凶手身份:在历史上和《三国演义》中,都记载了董卓是被吕布杀死的。在《三国志》中明确提到,吕布和李肃二人合力将董卓杀死。吕布刺中董卓咽喉,李肃则割下了董卓的脑袋。

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?

正史上真实董卓的董卓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。一方面董卓,董卓具有负面特质董卓: 凶狠残暴:董卓掌控朝政后,放纵士兵在都城内打劫百姓,搜刮财物,奸淫妇女,滥杀无辜。 独揽大权:董卓废黜皇帝刘辩,扶持刘协为帝,并封自己为相国,享有特权,独揽朝政。 性情暴戾:因小事怀恨上司张温,掌权后诬陷并杀害了董卓他。

董卓字仲颖,陇西郡临洮县人。他从小喜欢行侠仗义,曾经游历羌人聚居地区,与羌人所有的首领都相交结。后来返回家乡在田间务农,羌人首领中有人来看望他,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中,杀掉耕牛置办酒席,与他们一起畅饮作乐。羌人首领们被董卓的真诚豪爽所感动,回去之后,收集各种牲畜一千多头赠送给他。

第一,董卓是个奸臣,个性凶狠,性情残暴。董卓当年掌控了十常侍以后,在他们的保护之下,回到了宫中,夺取了政权。在他掌握了权势之后,他就纵容自己手底下的人作恶。在京城中,这些人随意抢夺百姓的财物,甚至还抢夺美貌女子,滥杀无辜之人。这些等等行为,使得百姓们对董卓等人痛恨不已。

历史上董卓怎么死的

1、董卓是被王允联合吕布所杀。具体来说董卓:死亡时间:董卓卒于192年5月22日。死亡原因:董卓残暴不仁董卓,引起朝野共愤。王允利用貂蝉离间了董卓与其养子吕布董卓的关系董卓,最终促使吕布背叛董卓,并在董卓进京的路上将其刺杀。人物背景: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,凉州军阀,官至太师,封郿侯。

2、董卓是被王允联合吕布所杀。以下是关于董卓之死的详细解死亡时间:董卓卒于192年5月22日。死亡原因:董卓为人残忍嗜杀,倒行逆施,招致群雄联合讨伐。最终,他被自己的亲信吕布所杀,这一行动得到了王允的联合策划。人物背景:董卓是东汉末年少帝、献帝时的权臣,凉州军阀,官至太师,封郿侯。

3、董卓是被吕布所杀。董卓的死因具体如下:被吕布刺杀:在历史上,董卓是在初平三年时,因为司徒王允所设的反间计,被自己的亲信吕布所杀。王允利用吕布对董卓的怨恨,成功让吕布作为内应,最终由吕布命令的李肃等人,在董卓进宫时执戟刺杀了他。

4、董卓是被王允联合吕布所杀。以下是关于董卓之死的详细解死亡时间:董卓卒于公元192年5月22日。死亡原因:董卓因残暴不仁、倒行逆施,引发众怒。最终,王允联合吕布,共同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行动。

董卓年轻的时候并不残暴,他是如何变坏的?

1、董卓之所以在后来变得残暴董卓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董卓:士族集团的排斥与不合作董卓:董卓虽然战功赫赫董卓,但出身西凉,不被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所看重。他试图通过废立皇帝来重塑权威,却因此得罪了士大夫阶层,导致他们对其更加排斥和不合作。重塑大汉权力秩序的失败:董卓原本的想法是做大汉秩序的重塑者,笼络门阀士族来恢复朝廷的正常运转。

2、十月,太史令望气,汇报说不久会有大臣会被诛杀。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在自己身上,想起卫尉张温曾与自己不和,便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(张温乃荆州南阳人,袁术时在南阳),将张温抓到长安的集市上活活鞭死。

3、董卓的“变坏”原因:权力欲望:董卓原本的想法是做大汉秩序的重塑者,但面对士族的不合作和排斥,他逐渐转变为独掌大权的权臣。士族偏见:士族们对董卓的出身和行事风格持有偏见,不愿意与他合作,导致董卓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。环境压力:在洛阳的政治环境中,董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。

董卓在真实历史上,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?

说真的,董卓要是不沉迷于洛阳的繁华,其他诸侯压根没什么戏唱,他手上有着天下第一的骑兵,他手下有着天下第一的武将,他手上还有两名能排到天下前十的文臣,甚至于有一名能排到前三!而且他还有崤函之险,有着西秦之势,若是董卓这孩子可以恢复往日雄豪,徐徐图之,未必不能像当初的秦王朝一般鲸吞天下。

在黄巾起义的第2年,董卓官拜中郎将,这时候的董卓已经40多岁了。其实就董卓《后汉书》中记载的这些史实来看,他年少时慷慨仗义,中年时又屡立军功才得以晋升,应该是时势造就的一代枭雄才对。至于董卓的形象为何会被颠覆,其实就与史书中记载的董卓大乱有关,然而这段历史与正史中有所出入。

董卓是一个年轻时乐善好施、有勇有谋,但后来因遭遇挫折和认知失调而变得残暴不仁、祸国殃民的人。其先后变化之所以那么大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:早年经历与性格形成 家境殷实,乐善好施:董卓的父亲是豫州一郡的县尉,家境优渥,这使他从小就不愁吃穿,能够大方地待人接物,广结良缘。

文章目录
    搜索